——记2023年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获奖农户代表湖南省安仁县星亮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李嘉亮
湖南省安仁县是一个粮食大县,也是一个外出务工输出大县,全县外出务工农户占农村劳动力总数70%以上。2010年以来,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田积极性下降,致使大量农田抛荒。2015年,是湖南“农机千社”工程实施的第二年,应父亲要求,在浙江温州办厂的我回到家乡,成立农机合作社,从承包200多亩荒芜稻田着手,开启了我农业机械化种田的发展历程。通过八年时间的努力,我提出了“十代服务”发展理念及服务模式,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服务粮农11174户、水稻20多万亩;本人先后获得第七届郴州市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和全国农业劳动模式荣誉称号。
一、带头开展集中育秧。早稻育秧期间,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温度起伏大,几乎每年都是如此。受气候、育秧技术、鼠害等影响,育种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烂种烂秧现象,导致早稻育秧损失较大;与此同时,留守在家务农的群众普遍年纪较大,且体弱多病,受不了春天的寒冷,加之经济条件等其它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群众都不想种植早稻。为此,我带头建设了大棚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40.8亩,就地就近薄膜集中育秧2166.5亩,统一采购机插秧育秧秧盘20万个、机抛秧育秧软盘10万个。添置2条自动播种流水线,建设2个育秧暗室,还自己制作了印刷播种装置,购买了印刷播种机。随后,利用自己在浙江学到的印染技术,并在湖南农大邹应斌教授的指导下,引进、发明了印刷播种及无盘育秧技术,几年来为2000多户农户解决了早稻育秧难题,在全县推广应用印刷播种及无盘育秧技术近30万亩,并因此荣获了湖南农业丰收计划三等奖。这样下来,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农民种田成本和投入,早稻种植面积还扩大了20多万亩。今年,我又投资100多万元,引进全自动智能化育秧生产线一条,成为全市机育秧标杆示范基地。
二、带头开展标准化种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让农户得到更多实惠,才能让种田老百姓赚到更多钱。多年来,我坚持开展稻稻油三熟制试验示范,坚持与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水稻研究所保持联系,聘请专家教授,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举办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繁育、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抛秧机及植保无人机操作使用技术推广。同时,制定“六统一”技术模式,分片区负责指导农户种植,发现问题请专家田间会诊,采点82个土样送到湖南农大土肥系进行土壤成分检测,获取详实点位数据,真正实现测土配方施肥,量身定制“个性化”种植方案,为科学种植、粮食增产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多年实践,平均亩产量普遍达到900斤以上。
三、带头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针对一些年龄45至70岁之间、几乎不可能在外务工、想在家种田又因农机投资较大而种不了田的群众,我率先全县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成立郴州市首家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发中心,创建机耕、机育、机插、机防、机收、清理、烘干、仓储、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一条龙式“十代服务”模式,并由此催生了“菜单式”半托管、社会化服务全托管和“保姆式”全托管三种社会化农机服务模式。同时整合资源,组建安仁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探索开展“居间”服务,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三方共赢” ,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划算的农业生产难题。几年下来,合作社累计服务面积近40万亩,帮助农民增效达256万元。
四、带头开展粮食仓储加工。农户不想种粮,其主要原因是效益不高。开展粮食仓储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提高种粮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先后成立湖南省鑫亮粮油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专家工作站、湖南省鑫亮粮油技术研中心和湖南省鑫亮粮油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型研发机构,并于2019年开始,着手进行粮油加工技术引进与研发。几年时间里,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设年加工生产能力10万吨大米生产线和1.5万吨食用油加工生产线,让农民水稻油菜生产升值50%以上。
发展粮食生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要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接下来,我将继续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勇于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十代”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无怨无悔做好科学种田和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 “带头人”,为加快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助力农业强省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