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科技教育工作者。1990年7月怀揣着憧憬与梦想进入了农广校,成为一名农民培训教师,一辈子便与农民结缘。30多年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坚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用坚守和执着找到了自身价值。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基层农广校校长、全国百名优秀教师、镇江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向组织上交出亮眼的“成绩单”。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培育高素质农民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一、注重以德修心,增强品德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名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必须要有一颗善心,乐于助人,并在此基础上升华为“情为民所系”的先进性。正因为有一颗善良的心,我才深切感受到习总书记大年三十走进贵州贫困山村与少数民族同胞过新年的那一片真情;才懂得温家宝总理在死难矿工家属面前那夺眶而出的一腔热泪;才明白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三农人物赵亚夫40多年坚持科技兴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农业情怀。于是我带着初心走进课堂、走进田间地头、走进乡村果园、走进蔬菜大棚,为农民送理念、送政策、送技术。
二、坚持党建引领,秉持生态理念
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管教育,牢记育人方向,在全国率先成立新农人党支部。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培育课程,让农民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涉农政策;将绿色教育理念贯穿农民培育全过程,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课程作为培育的主干课程,引导学员树立绿色生产意识,走农业生态化道路。“金杯银杯不如学员的口碑”,2021年9月在句容山水网有学员发了一篇《致句容市农广校的一封感谢信》,信中有一段话让我感动:“这几年通过农广校的培训我每年和每年的领悟不一样:2018年通过培训我领悟到重施有机肥薄施氮磷钾;2019年通过培训我领悟到怎么把自己的农场打造成一个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农场;2020年通过培训我领悟到怎么把旅运用到农上面,做一个农旅结合的小农场;2021年通过培训我领悟到的是轻资产重运营。通过这几年的培训我农场化肥使用量由80%降低到20%,有机肥的使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4-5倍;学会了以草控草、以虫控虫、以菌制菌。”这封感谢信让我们看到农民培训的成果:农广校培养了一批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新农人,他们是助推农业生态化、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他们让农民这一职业变得有底气、有魅力,让农业这个产业变得有活力、有奔头,让农村这方热土变得有生机、更美丽。
三、完善培育体系,激发创新动能
多年来,我积极探索以农广校为主体,以农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依托的 “一主多元”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在全市创建省市级田间学校达到56家,其中全国共享田间学校一家,全国百优田间学校一家。目前“一主多元”的田间学校在农民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承担贵州、山西等30多期全国贫困地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16期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全市3000多个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支撑。经过培养涌现出“草莓大王”纪荣喜、“葡萄王子”方应明等全国劳模,句容乡土人才队伍壮大到2600多人,95后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华梦丽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建党100周年科技创新人物,创业事迹得到了丁薛祥副总理的高度赞扬。白兔镇致富果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奎峰,2016年我认识他时他还是一个初中毕业的普通农民,那时他的农场还处于经营不佳的状态,于是我经常让他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引导他树立绿色生态理念,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给他做技术指导。当他拿到了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毕业证时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刘老师:在你的培养下我从一个初中毕业生成长为一个农民大学生,还获得了江苏省劳动模范、当选省人大代表,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电话这头我欣慰的笑了,我的学员经常将他们的点滴成功喜悦分享给我,而我所做的不过是一个三农工作者应尽的本分。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才支撑。在近年来的农民培训工作中,我欣喜地看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影,他们能够“扛大旗”“挑大梁,能够“联农带农”,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航人,他们从城市归来,同时将城市的创新商业模式与现代化农耕技术、理念融入到这片土地,以一种全新的高素质农民面貌,不断汲取着脚下土地的养分,书写着承载中国梦的乡村振兴篇章。
各位领导: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舞台。我将继续为乡村振兴“筑巢引凤引才聚才、厚植沃土储才育才”,培养创富型、带动型、骨干型和服务型人才,奏响乡村人才振兴之歌,谱写美丽中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