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能源示范户 万海平
我叫万海平,现年40岁,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的一个普通农民。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利用空余时间,拿到了大专文凭。2013年以来,在农业农村部和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的号召下,乘着新余市渝水区积极探索“猪-沼-果”模式的转型升级快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一、外出闯荡,顺应改革开放大潮流
我出生在新余市欧里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小梦想着走出小山村。二十世纪初期,正值国家改革开放,进城如火如荼,我按照父母的期望,高中毕业后选择学习汽车维修技术。自此开始兜兜转转的人生,进工厂,下车间,当辅警,卖保险......这些经历让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做农人是时代的呼唤,是时代的需要,进城的二十年,猛回头,还得回农村。
二、返乡创业,争当新时代的新农人
返乡那年,正值农村沼气事业蓬勃发展,新余市正在积极推动猪沼果模式转型升级,计划通过建设规模化沼气工程,既用来解决新余市范围内年出栏60万头生猪产生的粪污、10万头病死猪和每年8万吨各类农业废弃物,又同时为6000户乡镇居民进行集中供气,并利用沼液沼渣生产各类固态有机肥和液态肥,为周边10万亩农田提供生产用肥,打造新余“N2N”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N2N”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成败的关键在沼液的利用,为此,我放弃了城市优渥的生活,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带领农民创立了新余市农保姆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沼液还田利用技术服务,为新余市沼气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点砖加瓦。
三、敢于创新,抢做生态循环农业的弄潮儿
单有满腔热血难成事,生态循环农业是未来的大方向大趋势,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为探索沼液的精准施肥,在渝水区农业农村和粮食局的支持下,我多次带人到沼气大省四川的邛崃等地学习沼肥利用的先进经验。一路走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沼液施肥机械和工具,摸索了一套沼液人工施肥技术和牧草种植加工全产业链技术,成为江西新余“N2N”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重要一环。
同时,针对沼液消纳难、农民接受度不高等问题,结合新余当地沼液利用特点,我们探索沼液田间消纳新机制,形成2000亩配套饲草种植施用50%、周边果园赠送指导施用30%和综合收费服务施用20%的三级消纳模式,并依托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沼肥施用“社会化农技服务”平台。在沼气工程运营企业牵头下,依靠我们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在种植密集区建设沼肥加肥站,统一沼肥质量标准、施肥技术标准、服务管理标准,技术服务人员自沼气站灌装沼肥,支付沼肥费用,然后运输至需要的种植户田间,根据种植园土质和作物品种帮种植户适量施用沼肥,收取服务费,解决沼肥施用的标准问题、施用问题和价格问题等,实现了沼液市场化利用。
四、积极作为,开拓沼液利用新途径
同一时期,N2N模式的延伸又提出了新课题,受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委托,结合渝水区受污染耕地治理,我们合作社积极探索沼液在受污染耕地种植牧草技术,通过咨询技术专家和农户,我们选择在受污染耕地种植皇竹草,皇竹草是一种优质的肉牛饲料,可以销售给周边养牛场,养牛场的牛粪又运至沼气公司发酵产沼气和沼肥,而沼肥又是皇竹草最好的肥料,最终探索形成了“养牛-牛粪-沼气发酵-牧草饲料-养牛”的区域生态循环模式,成为了N2N模式的延伸和补充。该模式形成了区域企业间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有效改良土壤,还推动当地草食畜牧业发展,同时也为南方地区受污染耕地的修复治理蹚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五、饮水思源,带动农户共创共享发展成果
随着新余市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的不断发展,合作社的运输沼液施用车辆越来越多,周边使用沼液肥的农户日益增加,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不忘思源。我常常提醒自己,生态农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和乡亲们的支持,提醒自己要常怀感恩。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周边困难户和农户50余户,2022年组织社员进行沼液肥还田资源再利用,年消纳沼液20万吨,施用面积47600亩,减少化肥用量1400多吨,实现农户节支增效300余万元。同时,带动农户种植皇竹草等各品种皇草2533亩,年产牧草2万吨,实现销售额达到760万。
依托于合作社,下一步我将带领更多的乡亲们增收致富,为此我积极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头雁”项目中去,我将更加刻苦学习、扎实肯干,干出新时代农村能源人的风采,点亮心中的那抹绿,当好生态循环农业的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