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水产养殖户 张正雄
1300多年来,由“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哈尼梯田文化的核心和魅力所在。哈尼人在梯田养鱼、养鸭古已有之,现代化的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更是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粮食生产,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自古以来哈尼人一直在梯田里养鱼,但由于养殖品种参差不齐、产量小、经济价值不高,导致大家的收入太低。我叫张正雄,是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一名水产养殖户,2018年我作为技术负责人加入元阳县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同时作为云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带着对水产养殖的一腔热血与激情,立足哈尼梯田特殊条件和高原特色农业产业,2020年承担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池塘养殖转型升级绿色生态模式示范项目》,积极进行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开展先进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建设陆基集装箱养殖基地和陆基圆桶养殖基地,现已建成310口陆基集装箱养殖基地和156口陆基圆桶养殖基地,这种养鱼模式,不对外排放污水,占地面积很小,安全可控,老百姓也不再需要靠天吃饭了,通过这种模式,1000多户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
同时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陆基养殖平台+哈尼梯田”的“元阳模式”,带领团队组织实施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项目,建成了县里首个水产苗种场,解决了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水产苗种供应的短板问题;建成了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总站学会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并在基地引进繁育适宜梯田养殖的优质苗种——福瑞鲤,通过投放到陆基养殖系统进行鱼苗“标粗”,长成大规格鱼种后,再投放到哈尼梯田,开展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粪污经收集脱水后进入稻田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实现了渔稻双赢。为了帮助老百姓拓宽增收致富道路,我们把鱼苗免费发放给贫困户,并教他们如何进行梯田稻田养殖,成鱼由公司以40元/公斤的价格进行保底收购,为哈尼群众的致富开拓了更广的思路,一时间“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古老的千年梯田焕发了新的活力,梯田亩产值由单纯种植水稻不到2000元提高到8000元以上,带动5500多户农户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赢的稻渔产业致富新路子。同时,积极开展冬水田养鱼,解决了梯田冬季闲置浪费问题,通过示范带动,提高了群众冬闲田养鱼的积极性。
为了拓宽梯田稻渔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商业模式,我们在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选择种植拥有600年基因的红米老品种“月亮谷”,让现代人重新从舌尖上寻回乡愁和记忆。在哈尼梯传统田稻田养鱼基础上,开展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粮渔共作”。
我们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了梯田农产品质量溯源平台、稻鱼鸭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打造以“哈尼哈巴”为品牌的梯田农特产品产业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连片带动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项目20000亩;积极探索产业帮扶“四金”模式(流转群众土地“付租金”、让困难户就近务工“赚薪金”、村集体和农户入股分红“分股金”、保底收购群众“得底金”),公司成立以来,共带动农户23751户增收,其中建档立卡户5336户。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司将竭尽全力做大做强梯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以此回馈社会、回馈梯田大山中的各族群众。
一路走来,我和我们企业带领父老亲乡们“众创”确实很不容易,“聚力发展梯田稻渔产业,绘就乡村振兴壮美底色”,这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也是梯田核心区中各族群众的愿景与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铆足干劲,带领乡亲们守住致富增收的千年梯田,让古老动听的哈尼歌谣响彻塘边,让美丽动人的乡村振兴故事代代相传。
有摄影师说,“如果你是一个驴友,你不到元阳,元阳会替你感到难过;如果你是一个拍友,你不到元阳,上帝也会替你感到难过!”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到美丽的元阳梯田参观考察、指导工作,元阳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饮食文化,如热闹特色的哈尼族的苦扎扎节、开秧门节、彝族的火把节等;有绿色健康原生态的梯田稻花鱼、梯田红米、梯田鸭等梯田中种养的各色生态食品。哈尼群众将唱着哈尼古歌、摆上哈尼长街宴殷切期盼各位的到来!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