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基金会简介 | 章 程 | 组织机构 | 基金要闻 | 政策法规 | 专项基金 | 管理办法 | 研究进展 | 基金资助活动
2020年度“风鹏行动•种业功臣”|杨宁:吃得少下蛋多,让村民养上“致富鸡”
日期:2021-02-20 发布单位: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 

    

  杨宁是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2008年起担任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2016年当选世界家禽学会主席,为我国鸡育种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培育国家审定蛋鸡新品种7个,肉鸡新品种1个。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全国脱贫攻坚奖。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创新育种技术和材料,育成8个家禽新品种 

  2004年,杨宁参与国际鸡基因组测序计划,采用我国重要地方品种丝羽乌骨鸡作为主要研究材料,构建包含280万个SNP的鸡遗传变异图谱。随着这第一张鸡基因图谱的成功绘制,分子育种技术逐渐应用到蛋鸡育种实践中,为改良低遗传力、难以测定以及限性性状的选育提供了新的工具。 

 

  我国用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人口众多、粮食短缺是基本国情。我国蛋鸡存栏长期处于世界首位,每年蛋鸡养殖饲料消耗量超过4000万吨。因此,培育具有突出饲料转化效率的新品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杨宁将来源于引进肉种鸡的伴性矮小型dw基因成功转移到高产褐壳蛋鸡,确定了dw基因的育种价值,选育出矮小型褐壳蛋鸡纯系,体重降低25%,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2%。这一育种材料创新性成果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杨宁设计了三元杂交配套,对矮小型纯系和两个高产白壳蛋鸡纯系同时开展系统选育,全面提高产蛋性能和鸡蛋品质,成功培育出矮小体型、产粉壳蛋的农大3号蛋鸡。经官方测定,产蛋期料蛋比1.99:1,每枚蛋耗料量105.8g,比普通蛋鸡节省饲料15%以上,饲料转化效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全国28个省市区推广8.8亿只,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0年产业探索与服务,引领我国蛋鸡种业摆脱对国外品种的依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蛋生产国和消费国,蛋鸡产量长期居于世界首位,产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蛋鸡产业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其市场化进程,国外蛋种鸡品种不断被引入我国,2008年以前国内祖代蛋种鸡市场80%以上被国外进口品种占据。国外引种不仅提高了成本,各种禽类疾病也随之涌入,种业安全难以保证。 

  作为一名家禽遗传育种学者,杨宁深知要想不受制于人,唯有走自主育种之路。他以1990年博士学位论文《蛋鸡优化育种方案研究》为起点,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建立以优化两阶段选择为基础的蛋鸡育种基本程序,开发无纸记录系统和育种分析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引进高产品种,深入挖掘我国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创制出20多个高产、节粮或具特殊表型的育种材料,以适应我国鸡蛋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先后培育出农大3号、新杨绿、新杨褐、新杨白、苏禽绿壳、农大5号和京粉6号等7个适合产业需求的蛋鸡新品种,占已通过国家审定蛋鸡新品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大幅度提高了蛋鸡品种的国产化水平,祖代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使我国蛋鸡产业摆脱了依赖国外品种的局面,从源头上保障了我国蛋鸡产业的安全,促进了蛋鸡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创制蛋鸡“中国芯”,育种迈入“新时代” 

  现代分子技术与经典育种技术的巧妙应用可实现精准、高效育种,使蛋鸡育种由“表型”走向“基因”,这对全面提升我国蛋鸡自主育种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蛋鸡育种主要核心群体,杨宁与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设计开发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K SNP芯片“凤芯壹号”,建立并应用以基因组选择为基础的第三代蛋鸡育种技术体系,使我国蛋鸡分子育种走到了国际前列。 

  杨宁作为一名育种学者,潜心专研鸡遗传育种30余年,带领我国鸡育种研究由“跟跑”到“领跑”。杨宁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美国科学院院士Harris Lewin教授认为:“杨宁博士在家禽基因组研究中做出了大量原始贡献,他发表的文章创新性突出,是本领域的重大发现”。2016年杨宁当选为世界家禽学会(WPSA)主席,这是中国人首次担任畜牧兽医界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主席,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杨宁作为一位大学教师,注重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2008年底牵头组建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并任实验室主任,2011年起任教育部“畜禽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30年教书育人,培养毕业研究生74人,其中博士38人。毕业生中不少人也积极投身到家禽育种事业中,成为我国家禽育种和产业发展接力传承的新一代。 

  杨宁作为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我国蛋鸡生产转型升级和产业扶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研究及示范集成,推动了国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形成了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体系。带领国家蛋鸡体系为“金鸡产业扶贫工程“和“种鸡五位一体扶贫项目”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内蒙古林西县、安徽省岳西县、河南省固始县和西藏尼木县等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信息维护: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技术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43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邮编:100125
电话:86-10-59194457/4699/4698
传真:86-10-59194458
E-mail:casef44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