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基金会简介 | 章 程 | 组织机构 | 基金要闻 | 政策法规 | 专项基金 | 管理办法 | 研究进展 | 基金资助活动
【农耕文化】《农业物种及文化传承》——鲈鱼的起源与传播、生产与应用
日期:2024-07-16 发布单位: 作者:

鲈鱼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千年的美食,历来以其味道鲜美而著称。鲈鱼在我国渔业历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渔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一)起源与传播

【起源】鲈鱼起源于2500万年以前。鲈鱼族群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四大名鱼”之一的松江鲈鱼,历史上文人墨客笔下的“鲈鱼”,指的就是“松江鲈鱼”。

【传播】鲈鱼的传播主要通过销售将鲈鱼传播到我国沿海的大中城市。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天津、上海等地均有松江鲈鱼的分布和消费。

(二)生产与应用

【分类】鲈鱼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鲈亚目科,花鲈属。鲈鱼是一个大家族,包含多个种类。学者将我国所产的海鲈鱼、松江鲈鱼、大口黑鲈、河鲈统称鲈鱼。他们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生活习性都迥然不同。松江鲈鱼,又称四鳃鲈,为我国重点保护的野生水生动物,分布于菲律宾、朝鲜、日本以及中国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以上海松江秀野桥所产的鲈鱼最为有名。松江鲈鱼是一种生活于浅水底层的肉食性降河洄游鱼类,常栖息在与海水相通的湖泊或河流中,在淡水中育肥;性成熟后,降河入海产卵,幼鱼再回到淡水河中生长。

【生产】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各地食用的鲈鱼,均来自天然捕捞,主要为海鲈鱼。我国的鲈鱼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中期,海鲈鱼的养殖主要在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及江苏等沿海省份展开。内陆主要以大口黑鲈养殖为主,由广东省率先从美国引进,在广东试养成功后,接着在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大面积推

由于环境屡遭破坏,松江早已难觅“松江鲈鱼”的踪影。1988年该鱼被我国政府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Ⅱ级保护对象。之后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列入鱼类一级保护物种名录中。1998年又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中国名贵珍稀物种。现如今,在辽宁省鸭绿江流域等地还能发现松江鲈鱼的行迹。各地也正在积极进行“四鳃鲈鱼”的人工繁殖和养殖实验,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消费】鲈鱼肉质鲜美细嫩,富含优质易消化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胶原蛋白、维生素、矿物质、DHA、锌、铜、铁、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含量也较丰富,所含热量、脂肪较低,具有健脾、补气、益肾之功效。鲈鱼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鲈鱼肉多刺少,很受我国消费者的欢迎,因而我国的鲈鱼消费量较大,每年的消费量在10万吨以上。鲈鱼的主要消费形态为活鱼销售,菜场和超市都有活鲈鱼销售,购买方

随着休闲垂钓业的兴起和发展,各地都修建了一批适宜生态旅游、休闲垂钓的渔场,而大口鲈鱼又是重要的垂钓鱼,深受垂钓者的青睐,其需求量也很大。现在一些中小型湖泊也在放养大口黑鲈,供垂钓爱好者垂钓。

文章来源: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组编《农业物种及文化传承》

图片来源:网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信息维护: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技术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43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邮编:100125
电话:86-10-59194457/4699/4698
传真:86-10-59194458
E-mail:casef44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