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石榴花是中国农历五月的当令花,花神传说是钟馗。在石榴花盛开的五月,瘟疫流行,人们常会请来钟馗像镇守,而民间所绘的钟馗像耳边常插着一朵石榴花。“榴花红似火,火红似朱砂。”朱砂色有驱邪吉祥之称,故民间有“榴花攘瘟剪五毒”之说。钟馗是石榴花神的化身,是上帝派他来驱邪捉鬼的。由此看来,以火样性格的钟馗来做火样的石榴花神,是十分恰当的。
石榴以其绰约风姿和多种利用价值赢得世人喜爱,也同张骞、武则天、杨玉环、苏东坡等名人有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石榴典故。相传汉武帝时,石榴女神为报答张骞大旱时的浇灌追随入汉的传说,为石榴引入我国留下了浓重的神话色彩。有武则天的诗《如意娘》为证:“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离世14年后,唐明皇宠爱杨玉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流传甚广的一首绝世佳作《贺新郎》,也名《乳燕飞》。词中,作者借美人和榴花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孤芳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纯洁高雅的品格。
【民俗文化】由于有着众多的吉祥寓意,石榴及其图案常被用于民俗的日常生活与礼仪之中。在年画、剪纸、木雕、石刻等民间艺石榴剪纸术中,石榴是常常出现的主题。在民间游艺与民间文学,如谜语、民歌童谣、谚语、歇后语、民间故事中,石榴也常常被提及。常见的以石榴为题材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与石榴有关的民歌有《摘石榴》《绣石榴》《十月怀胎》等,显示出石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文学价值】晋人潘岳的《安石榴赋》说道:“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华实并丽,滋味亦殊。商秋受气,收华敛实,千房同蒂,千子如一。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作者生花妙笔,把石榴花果的生姿生态、色形味香写得千媚百态,美不胜收。唐代白居易有“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李商隐有“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的咏榴诗句,传吟不衰。宋代田园诗人杨万里的《石榴》诗更是咏榴佳作:“深著红蓝染暑裳,琢成纹玳敌秋霜。半含笑里清冰齿,忽绽吟边古锦囊。雾谷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
【休闲文化】重点体现在庭院绿化石榴盆景和景观绿化、盆景景观、道路绿化等方面。在古代,石榴就应用于庭院美化绿化。唐代诗人孔绍安曾用“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这样的诗句描写石榴栽植于庭院中的美丽景色。石榴初春观叶,碧绿有光泽;入夏观花,从农历五月至九月,花色艳丽,花期长;秋天果实累累,点缀于绿枝之间;冬天观姿,石榴树姿清雅,枝条扭曲形状独特,在庭院中观赏价值极高。
石榴道路绿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榴被制作成高级盆景放置于庭院、公共空间或居民家中景观观赏。其干劲壮古朴、根繁多盘曲、叶细花艳、枝多果美,将其制作盆景,展现自然风光,随季节的变化,还呈现出不同的意境。
石榴树通常高25~50米,一般可配置在次干道、三级道路、小区道路或用于道路中间隔离带的绿化。国内应用石榴作为行道树的城市有甘肃天水等。石榴初春新叶红嫩,入夏繁花似锦,仲秋硕果高挂,深冬铁干虬枝,不同季节可以营造不同的道路景象。同时,石榴果实寓意多子多孙,幸福美满,颇受国人喜欢。
文章来源: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组编《农业物种及文化传承》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