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基金会简介 | 章 程 | 组织机构 | 基金要闻 | 政策法规 | 专项基金 | 管理办法 | 研究进展 | 基金资助活动
【农耕文化】《农诗300首》——禾熟
日期:2022-07-29 发布单位: 作者:

禾   熟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简明释义

  ①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②鸣泉:淙淙鸣响的泉水。窦:孔穴,此指水沟。

  ③粗了:大略地了结。了,了却。

  ④啮(niè):同“嚼”,啃、咬。原作“齧(niè)”。

  古文今译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只有辛勤耕耘一天的老牛,悠闲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主题新读

  这首诗很像一幅农村风俗画。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写秋收时节的农村景象,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打谷场上的繁忙与坡头老牛的悠闲相映成趣,表达了作者对乡村之美的陶醉和释却重负的企望。

  诗中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在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后两句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蓄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图片来源:网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信息维护: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技术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43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邮编:100125
电话:86-10-59194457/4699/4698
传真:86-10-59194458
E-mail:casef44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