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基金会简介 | 章 程 | 组织机构 | 基金要闻 | 政策法规 | 专项基金 | 管理办法 | 研究进展 | 基金资助活动
【农耕文化】《农业物种及文化传承》——香菇的起源与传播
日期:2022-04-25 发布单位: 作者:

  香菇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又名花菇、香蕈、香信、香菌、冬菇、香菰,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

 

  【起源】人类香菇栽培文献资料,最早为1209年,即南宋嘉定二年何澹所编《龙泉县志》中写道:“香蕈,惟深山至阴处有之,其法:用干心木橄榄木、名蕈木孱,先就深山下砍倒仆地,用斧斑驳木皮上,候淹湿,经二年始间出,至第三年,蕈乃偏出。每经立春后,地气发泄,雷雨震动,则交出木上,始采取以竹篾穿挂,焙干。至秋冬之交,再用偏木敲击,其蕈间出,名曰惊蕈。惟经雨则出多,所制亦如春法,但不若春蕈之厚耳,大率厚而少者,香味俱佳。又有一种适当清明向日处出小蕈,就木上自干,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晒干,同谓之日蕈,香味亦佳。”中国浙江省龙泉市、景宁县、庆元县3市(县)交界地带是世界最早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其香菇人工栽培技术史称砍花法。庆元有“中国香菇城”之称。 

  【传播】香菇砍花法始于宋朝,从庆元县龙岩村扩散至全国,后经僧人交往传入日本。1796年日本林学家佐藤成裕撰写的《惊蕈录》对日本香菇生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此之后,日本香菇“铊目法”(类似中国砍花法)栽培加速发展,至明治维新时代,日本香菇科技发展迅速。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最早开始香菇的人工接种。1906年日本技术向韩国的济州岛传播。中国台湾在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埔里开始香菇栽培。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信息维护: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技术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43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邮编:100125
电话:86-10-59194457/4699/4698
传真:86-10-59194458
E-mail:casef44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