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天寒,百花凋零,水仙仅凭清水少许,稍许石粒,便能芬芳幽吐,凌寒开放,天然丽质,超凡脱俗,体现了君子之德,不惧风霜的坚强品格,一尘不染的纯净品质,默默吐芳不与群花争艳的高尚节操。宋代黄庭坚的《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中写道:“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表达了诗人对水仙拥有如水一般纯净、高洁的品质的赞叹。宋代朱熹的《赋水仙花》中写道:“弱植晚兰苏,高标摧冰霜。”说水仙同兰荪一样叶片柔弱,然而却与梅花一样节操严正、笑傲霜雪。这是对水仙外柔内刚的品质的赞扬。

【民俗文化】水仙花独具天然丽质,芬芳清新,素洁幽雅。因此,人们自古以来就将其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草四雅”;又将其与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为“雪中四友”,与松、柏、竹、梅合称为“五君子”。水仙花色雅致,花香清幽,在花史上被列为“雅客”——风雅之客。在元代,水仙和梅花被合称为“双清”。清代李汝珍《镜花缘》中将水仙同牡丹、兰花、梅花、菊花等12种花列为“十二花师”。
【神话传说】宋代《内观日疏》中有“女史花”的传说,说是一位姓姚的老妇人在一个寒冷的夜里梦见观星(古代星名,又称女史星)落地,化作一丛水仙,老妇见花香美便吃了这朵花,醒来后生下了一个女儿,美丽智慧,能诗能文,因而便称水仙为女史花、姚女花。在西方希腊神话传说中,水仙原是个美男子,他不爱任何一个女子。有一次他在山泉边饮水,见到自己水中的影子,便对自己产生了爱慕之情,当他扑向水中拥抱自己的影子时,灵魂便与肉体分离,化为一株漂亮的水仙花。西方水仙花的名字意译便是“恋影花”。
【文学价值】水仙因“色、香、姿、韵”四绝,成为文人骚客吟咏的绝妙题材。宋代黄庭坚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中写道:“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自此“凌波仙子”便成了水仙花的别名。明代李东阳写有:“澹墨轻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这是赞水仙朴素无华的品行。近代女革命家秋瑾赋诗咏道:“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这是赞水仙高洁的气质。当代诗人艾青对水仙深情咏道:“不与百花争艳,独领淡泊幽香。”

【艺术价值】南宋著名画家赵孟坚所绘《水墨双钩水仙卷》开创了白描水仙的新画法,将水仙清雅脱俗的仙姿刻画得淋漓尽致。明代较知名水仙画作有仇英《腊梅水仙》、陈淳《山茶水仙图》、陈道复《梅花水仙图》、徐渭《水仙》、王榖祥《水仙图》《竹石水仙图》、孙枝《梅石水仙图》、张宏《仿陆冶茶花水仙图》、朱耷《水仙图》等。近现代,最著名的水仙画家有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
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中有以水仙花名作为唱词的问答。在中国水仙的主产区漳州有一种传统戏剧——芗剧,其中有《水仙花》选段。漳州布袋木偶戏有《水仙花传奇》,淳州地区传唱的水仙歌曲有《水仙情歌》《水仙情》,有闽台歌曲《山前水仙花开了》。现代音乐作品中,有邓丽君《小小的水仙花》、汪明荃《水仙花》、王心凌《水仙》、金海心《爱似水仙》、赵凯《水仙花开》、水木年华《水仙》等。
【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载:“水仙根味苦,微辛,寒滑无毒,治痈肿及鱼骨颜。花作香泽涂身,理发去风气。又疗妇人五心发热,同千荷叶、赤芍药等分为末,白汤,每服二钱,热自退也。”《岭南采药录》《妙药奇方》《本草再新》等典籍对水仙花的应用与处方都有比较细致的记述。现代科学家发现水仙鳞茎内有含量较多的伪石蒜碱和石蒜碱,具有抗癌和抗病毒活性的疗效。水仙花朵含芳香油、丁香油酚、桂皮酚等,经提炼可调制高级香精、香料,还可配制香水、香皂和高级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