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基金会简介 | 章 程 | 组织机构 | 基金要闻 | 政策法规 | 专项基金 | 管理办法 | 研究进展 | 基金资助活动
【农耕文化】《农诗300首》——野老歌
日期:2022-04-25 发布单位: 作者:

 野老歌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②。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③。 

  西江贾客珠百斛④,船中养犬长食肉。 

  【简明释义】 

  ①野老歌:一作《山农词》。②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③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④西江:今江西九江市一带,是商业繁盛的地方。唐时属江南西道,故称西江。斛(hú):量器,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古文今译】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年到头,只剩下锄头、犁耙在空荡荡的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树的野果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犬也常年吃肉。

 

  【主题新读】 

  这首诗首先描写了山中老人终年艰苦劳作,到头来却衣食不保的苦难生活。与之相对的是,江上商人的犬却能常年吃肉,尖锐地指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剥削制度和世道的黑暗。农民辛苦劳作得来的粮食,有的被官家拿去倒入了库仓,甚至有的被白白浪费“化为土”,一方面,突出了官家征税的残酷现实;另一方面,对统治阶级浪费粮食的谴责。“山田”中土壤肥力显然不高,不足以壮苗、高产,只能“苗疏”,最后导致食不果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针对基础地力不高的土壤,可以采取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多种培肥措施提升土壤肥力,还可以通过增加投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来提高产量。从诗中“登山收橡实”而“养犬长食肉”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无限扩大的贫富差距。提醒当今社会,仍要通过采取多项扶贫帮困措施,才能缩小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信息维护: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技术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43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邮编:100125
电话:86-10-59194457/4699/4698
传真:86-10-59194458
E-mail:casef44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