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凌寒而放,清香高洁,被视为友谊、崇高、美好、荣誉、富贵和吉祥的象征,有洁身自好、蔑视权贵的寓意。战国时期,韩燕两国互赠桂花以示永结友好。人们用桂冠寓意胜利、荣誉和品格高尚。成语“桂子兰孙”用于称赞他人的子女,“桂子飘香”指桂花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桂宫柏寝”形容宫室的华美,“桂林一枝”起初表示为人谦虚,后转喻出类拔萃的人才,“蟾宫折桂”代指科举登科。桂花还被称为“花中月老”,象征美满姻缘,一些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传统,男女青年互赠桂花以示爱慕。台湾地区以桂花做陪嫁,寓意高贵多子。傣族泼水节上人们用桂枝将水洒到对方身上,祝福吉祥。

【神话传说】因桂花多于中秋月圆前后开放,人们常把桂花树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编织神话,桂魄、桂轮、桂月、桂窟也成了月亮的代名词。“吴刚伐桂”是说古时有一名为吴刚的人因触犯天条,被玉帝惩罚砍伐月宫之桂,直至伐倒,而桂树被玉帝施了法力,愈合能力极强,随砍即合,始终不能伐倒。千万年来,吴刚每日辛勤伐树不止,但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此外,还有蟾宫折桂、桂子月中落等传说,桂花也因此赢得月中“仙品”“仙客”“仙树”等称号。

【文学价值】历史上,文人墨客从不同角度吟咏桂花,赞其美、颂其香、歌其德,借以抒情言志。李白的“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既赞美了桂花凌寒而放的高贵品格,也抒发了诗人洁身自好、蔑视权贵的情感。唐代诗人王建赋诗《十五夜望月》:“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借桂花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南宋辛弃疾的《清平乐·再赋木犀》中形容桂花香:“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南宋杨万里感叹桂花香:“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形象地描述了桂花的习性、特征及物候等,赞誉了桂花“独芬芳”的品格。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中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恰如其分地形容了桂花的形态特征,赞美了桂花清高不俗的品格。
【艺术价值】桂花是历代丹青的重要题材,现存南宋李嵩的篮花作品图,作品以桂花、山茶、水仙、菊花、茉莉为花材,在素雅的桂花衬托下,火红的山茶分外妖娆。明代周之勉,清代虚谷、李阐,现代的齐白石、来楚生等,都有桂花题材的名画存世。桂花在插花中多用于背景花,色调搭配暖冷皆宜。常与牡丹、竹、芭蕉、梅花、兰花搭配,取意“玉堂富贵,竹报平安”。与芙蓉、万年青组合,寓意“富贵长青”。与芝兰组合取意“兰桂齐芳”。清代,桂花被人们选作八月主花,中秋前后互赠以桂花为主题的花篮或瓶花,以示祝福。

【食药文化】桂花是制作食品、香料和药材的重要原材料。桂花香浓且甜,可拌糖渍以制作桂花糕点和甜食,如桂花元宵、桂花藕粉、桂花糕等,桂花、桂叶还可用作烹饪调料。桂花是一种茶用香花,可窨制花茶,香味浓厚且高雅、持久,窨制绿茶、红茶、乌龙茶均能取得较好的窨花效果。可酿美酒,如桂花白酒、桂花葡萄酒等,历史上桂花酒最初是用于祭祀仪式,称桂浆、桂花醋、桂花糖等,古时人们认为桂花为百药之长,桂花酒能“饮之嘉千岁”。桂花还是制作香料的重要原料,香水原料桂花浸膏的市场价格可达每千克万元以上。桂花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桂花性辛温,可化痰生津,具暖胃、平肝、益肾、驱寒等功效。桂花温而不燥,能助阳气,用其制作的美容方剂,具有美白润发的功效。
【休闲文化】上海市桂林公园、南京中山陵灵谷桂园、桂林七星公园等桂花专题园中,桂花品种全、数量多、规模大,都是著名的赏桂游玩之处。杭州、上海、南京、铜梁、陵阳等地通过举办桂花节庆活动,弘扬桂花文化,深入打造花卉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