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基金会简介 | 章 程 | 组织机构 | 基金要闻 | 政策法规 | 专项基金 | 管理办法 | 研究进展 | 基金资助活动
【农耕文化】《农业物种及文化传承》——紫菜的衍生的文化现象与价值
日期:2021-07-02 发布单位: 作者:

  我国沿海地区人民食用紫菜的记载最早见于1700年前晋代左思所著《吴都赋》:“江蓠之属,海苔之类。纶组紫绛,食葛香茅。”据吕延济注,此“紫”乃“北海中草”。其后,《吴郡缘海记》记载:“郡海边诸山,悉生紫菜。”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11种风行当时的素食中就有膏煎紫菜。唐代《集异记》载有采紫菜的故事:“会稽照诞入海采菜,于山上曝之。夜忽见群鬼,张目切齿,欲来击诞。诞奋刀斫之,见鬼悉披靡。乃就诞乞少许紫菜,诞不为与。”元代“南澳紫菜”开始出口外销。明代谢肇淛《五杂俎》更是将紫菜、荔枝、子鱼、蛎房作为福建“四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有“闽越悉有之,大叶而薄,彼人揉成饼状,晒干货之,其色紫,亦石衣之属也”“凡瘿结积块之疾,宜常食紫菜”。清王士雄所撰《随息居饮食谱》中指紫菜“和血养心,清烦涤热,治不寐,利咽喉,除脚气瘿瘤,主时行泻痢,析醒开胃。” 

  【美食文化】紫菜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其蛋白质含量居各种蔬菜之冠;游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0%,极易为人体所吸收;其脂肪酸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鱼油”“脑黄金”的二十碳五烯酸(EPA)约占其脂肪酸组成的50%;食物纤维的含量占20%。多食紫菜,可以保持肠道健康,将致癌物质及时排出体外;多食紫菜,对孕妇、儿童以及缺碘性甲状腺肿大者十分有益;紫菜多糖又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紫菜中还含有极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U)、类胡萝卜素和核黄素等,对人体十分有益。长期以来,紫菜被称为“神仙菜”“长寿菜”“天然营养品”。澄海民间流传的一首诗:“神女怡然卧清波,青川秀水汇双河。汪洋浪险育灵物,紫菜层层蕴宝多。”是对紫菜丰富的营养和养生价值颇为生动的描述。 

  刚出水的紫菜有无与伦比的鲜味,然而带水的紫菜无法长久保存。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集“时间的味道”里介绍脱水干制使紫菜变化出另一种比鲜菜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紫菜的美味来自加热,加热使紫菜的色素和细胞发生变化,味道更加芳香浓烈”。紫菜从收割经晾晒或烘烤脱水干制成为干紫菜的过程,就是这样一种扎实细致的文化。 

  紫菜最常见的吃法是“海苔”。相传,628年,日本隅田川的渔夫捞起一尊观音像,于是建起一座佛堂,将观音像安置其中。某天,传出观音佛谕,称“食用海苔可无病开运,海苔便是法”。海苔作为一种零食,通常有盐烧、酱烧、炸海苔3种。 

  紫菜最闻名于世的吃法就是日本的“紫菜寿司”和韩国的“紫菜包饭”。寿司虽然是日本的传统美食之一,但原本来自中国。寿司,即酸腌制的食物,也写作“”,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前3~4世纪的中国辞典《尔雅·释器》:“肉谓之羹,鱼谓之。”200年,“寿司”这种食品在中国已流行。直到宋朝,人们仍以寿司充饥,且种类更多,菜蔬类、鱼类、肉类。700年,奈良时代的日本商人将寿司传入日本,直到1700年,才广为流传成普通食品。吃寿司,讲究整块寿司一口吃下,饭香、鱼片香、紫菜香香味融合,浓香的滋味在口中久久回味。 

  紫菜民间的吃法是“紫菜汤”。孔府菜中就有一道“乌云托月”的汤菜,做法是把紫菜撕成一片一片,置鸽蛋于紫菜之上,兑入鲜美可口的清汤,使紫菜鸽蛋漂浮其上,犹如乌云托月之状。除了紫菜汤外,紫菜还有很多种吃法,如烤紫菜、滑紫菜、紫菜饼、紫菜面、紫菜卷、紫菜酥、紫菜条、紫菜羹、紫菜粥、紫菜馄饨、紫菜糕点。做主菜或做配料,或做点缀,煎炒烹炸皆宜。 

  【休闲文化】随着人们对紫菜营养保健价值认识的提高和紫菜产业的发展,厦门小嶝岛和浙江洞头等地相继举办紫菜文化旅游节,将紫菜饮食与当地的旅游相结合,举办风景摄影大赛、厨神大赛、滩涂运动会等,使人们在欣赏绝美风景的同时享受紫菜美食,不断增添紫菜的文化内涵,提高紫菜的知名度,带动紫菜的消费。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信息维护: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技术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43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邮编:100125
电话:86-10-59194457/4699/4698
传真:86-10-59194458
E-mail:casef44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