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属菊科,莴苣属,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为唐生菜。

【起源】从古文献、栽培史及野生种的分布来看,地中海沿岸(近东)为叶用莴苣的初生原产中心;意大利等欧洲南部的国家是叶用莴苣的次生原产中心。据有关历史文献,莴苣大约在公元前4500年就被埃及人种植。莴苣的野生种主要分布在近东、伊朗、土耳其。斯图尔特文(Sturtevant)列举了希腊和古罗马文献中与莴苣有关的大量参考资料,指出在这些文化极盛时期它是一种受人欢迎的、有广泛用途的蔬菜。当时主要栽培的品种还是叶片稀少型莴苣。莴苣的营养器官易变异,早期在地中海沿岸形成的栽培莴苣,在叶长、形状、颜色、结构、大小以及结球性等方面有很多变异,这是因为地中海沿岸是一个多种文化普及的地区,每种文化可能都对莴苣产生一些选择压力。早期所栽培的莴苣大部分是尖叶、狭叶和不结球类型的品种。

【传播】莴苣传入我国甚早。隋唐以前不见有“莴苣”的记载,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700年)始有记录,莴苣又名千金菜。宋代陶谷著《清异录》说:“咼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甚厚,故名千金菜,今莴苣也。”咼国是汉唐时期西域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个小国。莴苣自西方传入中国,传播的路线大致是通过古时丝绸之路向东发展,传到我国北方,以后普及南方。
直立型莴苣在中世纪意大利形成,然后传入美国。皱叶型莴苣和有色型莴苣在16~17世纪于欧洲形成。总之,莴苣的进化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它在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及有性杂交的影响下,还会出现新的变异,新的莴苣类型也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