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基金会简介 | 章 程 | 组织机构 | 基金要闻 | 政策法规 | 专项基金 | 管理办法 | 研究进展 | 基金资助活动
【农耕文化】《农业物种及文化传承》——莴苣的起源与传播
日期:2021-03-25 发布单位: 作者:

   莴苣,属菊科,莴苣属,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为唐生菜。 

  【起源】从古文献、栽培史及野生种的分布来看,地中海沿岸(近东)为叶用莴苣的初生原产中心;意大利等欧洲南部的国家是叶用莴苣的次生原产中心。据有关历史文献,莴苣大约在公元前4500年就被埃及人种植。莴苣的野生种主要分布在近东、伊朗、土耳其。斯图尔特文(Sturtevant)列举了希腊和古罗马文献中与莴苣有关的大量参考资料,指出在这些文化极盛时期它是一种受人欢迎的、有广泛用途的蔬菜。当时主要栽培的品种还是叶片稀少型莴苣。莴苣的营养器官易变异,早期在地中海沿岸形成的栽培莴苣,在叶长、形状、颜色、结构、大小以及结球性等方面有很多变异,这是因为地中海沿岸是一个多种文化普及的地区,每种文化可能都对莴苣产生一些选择压力。早期所栽培的莴苣大部分是尖叶、狭叶和不结球类型的品种。 

  【传播】莴苣传入我国甚早。隋唐以前不见有“莴苣”的记载,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700年)始有记录,莴苣又名千金菜。宋代陶谷著《清异录》说:“咼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甚厚,故名千金菜,今莴苣也。咼国是汉唐时期西域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个小国。莴苣自西方传入中国,传播的路线大致是通过古时丝绸之路向东发展,传到我国北方,以后普及南方。 

  直立型莴苣在中世纪意大利形成,然后传入美国。皱叶型莴苣和有色型莴苣在1617世纪于欧洲形成。总之,莴苣的进化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它在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及有性杂交的影响下,还会出现新的变异,新的莴苣类型也会出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信息维护: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技术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43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邮编:100125
电话:86-10-59194457/4699/4698
传真:86-10-59194458
E-mail:casef44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