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石榴、红踯躅,主要为常绿或落叶灌木,仅我国云南有少数乔木种类,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天然(高山)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木本花卉之王”的美誉。

【起源】根据化石考古研究发现,杜鹃花约起源于晚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过渡期,距今有6 700万~13 700万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花中西施——杜鹃花上最早记载和栽培利用杜鹃花的国家。

【传播】2 000年前秦汉时期,国人已熟悉利用杜鹃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踯躅味温辛,主贼风在皮肤中淫痛、温疟、恶毒诸痹。”唐代时期,杜鹃花作为观赏植物逐渐进入庭园栽培。至宋代,杜鹃花已较多地应用于庭院栽培。明代开始,有关杜鹃品种、分布、应用和育种的记载逐渐增多。明代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中描述了一些滇中地区杜鹃花的种类,明代李之阳的《大理府志》中载有47种杜鹃花品种,并有成功培育五色复瓣品种的记载。清代陈淏子的《花镜》详细记载了杜鹃栽培、嫁接技术经验。清道光年间国内已开始引种栽培国外杜鹃品种,《桐桥倚棹》中有“洋茶、洋鹃”的记载。

杜鹃花经多年引种和繁育,在欧美各国得到了较大的传播与发展,成为世界著名花卉。1656年,英国从阿尔卑斯山引种硬毛杜鹃,之后英国又先后从美国、西班牙、印度尼西亚、中国、日本等国家与地区引入了大量的杜鹃花品种,并通过杂交繁育出许多新品种。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西方国家杜鹃花热的兴起,很多西方人纷纷进入中国进行植物资源考察和采集活动,大量的杜鹃花资源被引至西方国家,培育出众多性状优良的杜鹃花品种。目前,全世界注册的杜鹃花品种约有10 000多个,美国栽培的杜鹃花杂交品种有5 000多个,日本的栽培品种已达2 000多个,欧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