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基金会简介 | 章 程 | 组织机构 | 基金要闻 | 政策法规 | 专项基金 | 管理办法 | 研究进展 | 基金资助活动
【农耕文化】《农业物种及文化传承》——大蒜的起源与传播
日期:2019-09-30 发布单位: 作者:

  大蒜,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植物,又称蒜头、大蒜头、胡蒜、葫、独蒜、独头蒜等,有浓烈的蒜辣气,味辛辣,有刺激性气味,可食用或供调味,也可入药。  

 

  【起  源】 

  大蒜最早在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栽培,当时仅做药用,后来逐渐做食用。 

  一般认为我国在汉代之前无大蒜栽培。近年来,据对我国古代文献《礼记》《尔雅》《古今注》《说文》等的考证,在我国秦汉之前的周代,即有“卵蒜”的栽培,当时也称为“蒚”。据晋代孙炎的《尔雅正文》中称:“帝登蒚山,遭莸芋毒,将死,得蒜啮食乃解,遂收植之,能杀腥膻虫鱼之毒。”据此则小蒜之种,自蒚移栽,从古已有。

  【传  播】 

  大蒜于上古时代就传入西方。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前3100—前2686年),大蒜就已被种植,这在当时古墓的壁画中有所描绘。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士兵和体力劳动者把大蒜当作养精壮神的食物。此后大蒜普及到地中海沿岸各地。新航路开辟后,16世纪大蒜传入美洲,18世纪后期传入美国。近代以来大蒜种植在非洲也渐渐得到普及。 

  汉武帝时代,张骞将大蒜从西域引入陕西关中地区,之后在我国大面积栽培。后大蒜又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进而传入日本。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信息维护: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技术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43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邮编:100125
电话:86-10-59194457/4699/4698
传真:86-10-59194458
E-mail:casef44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