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 页 | 基金会简介 | 章 程 | 组织机构 | 基金要闻 | 政策法规 | 专项基金 | 管理办法 | 研究进展 | 基金资助活动
【农耕文化】《农业物种及文化传承》——向日葵的衍生的文化现象与价值
日期:2019-09-16 发布单位: 作者:

  向日葵有着较典型的欧洲风情,是俄罗斯、乌克兰、葡萄牙、秘鲁、玻利维亚的“国花”,日本北九州市的“市花”。“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给人带来美好希望之花。人们常将儿童喻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而以向日葵作为象征和代表。 

  【饮食文化】 

  向日葵自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食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开发。直到清朝末期,人们发现了葵花籽的食用价值,才开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零食。史料记载向日葵“每地一亩,能收子约五十斗,每斗可打油一升”,油用价值的开发,极大地改善了当时人们的饮食结构。民国时期老北京还隆重推出了一道名菜,用葵花籽和鲤鱼一同烧制而成,取名为“李逵闹东京”。民国大师丰子恺先生曾写过一篇《吃瓜子》,文中幽默地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文中的瓜子应为当时较普遍的葵花籽,足以说明人们对葵花籽的钟爱。

  食用葵花籽曾是百姓家中过年必备食品,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经济还比较薄弱,江浙地区老百姓常会在端午节下稻秧时点上几粒葵花籽,稻田金黄时,田头或村边的向日葵,沉甸甸的葵盘,颇具丰收气氛。葵花籽收获晒干后贮藏起来,大年三十时,把葵花籽、南瓜子、花生炒熟,和糖果、米糕一起放入果盘,在新年中用来招待拜年邻居和亲朋好友。

  【艺术价值】 

  19世纪末期,荷兰画家凡高在法国南部创作了一组布面油画《向日葵》,作品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体现了凡高的个性和独特的画风,成为欧洲印象派代表,并为后人接受,《向日葵》因此成为名画,日本花卉公司甚至以文森特(凡高)来命名与《向日葵》中花形貌似的切花新品种。现代社会则涌现出种类更多、内容更为丰富的向日葵艺术作品。

  【休闲文化】 

  现如今葵花籽已非过年食品,成为平常休闲时的消费品。特别是我国北方,冬天常因大雪封路和严寒而减少户外活动,瓜子等坚果类食品成为人们室内休闲消费的常用食品,富含油脂,提供热量,有滋润皮肤和美容作用。随着市场上瓜子品牌和加工工艺的不断多样化,口味、包装也在不断丰富,一些品牌推出了“文化卡片”,根据时节的不同,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设计,内容从早期的古典文学艺术作品到趣味搞笑的漫画作品等。利用每袋产品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直接将信息传递到消费者眼前。 

  南京市郊钱仓社区国庆期间葵花田游向日葵自传入中国之初就被定性为观赏植物,如今随着休闲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向日葵在多地休闲农业发展中均有一席之地,其休闲观赏功能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一些地方还专门打造百亩、千亩甚至万亩葵花园。向日葵品种繁多,植株高矮不同,9、10月开花正值中国中秋节、国庆节两个盛大节日,花色绚丽多彩,吸引了大批游客。趋向阳光的特性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目标不断追求的精神,寓意深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信息维护: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技术支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43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邮编:100125
电话:86-10-59194457/4699/4698
传真:86-10-59194458
E-mail:casef4458@163.com